在海外的华人社会里,不论在悉尼、墨尔本,还是伦敦、纽约、旧金山、巴黎、东京,每逢周末就会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华人家长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周末学校’(Saturday/Sunday
Schools) 或者‘社区学校’(Community Schools)去学习中文。对这些居住在海外、远离中华文化圈的家长们来说,这么辛苦牺牲周末睡眠时间,把孩子送去学习中文,无非是为了让下一代保留一点自己的母语。然而,一个星期两三小时的中文课,真的能学好中文吗?
当然,父母主观上认为孩子应该学习中文,可是,孩子是否愿意又是另一回事。根据笔者的经验,很多华人孩子十岁以前,在父母的威吓/命令/利诱/劝导之下,都会安分地接受‘父母的安排’。可是,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左右,就开始产生抗拒的心里。他们认为日校的同学都有一个‘自由’的周末,为什么自己没有。如果周末学校的课程很有意思,那或许还有一点‘吸引力’。否则,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就无可避免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华人父母最后可能选择放弃,因为他们也不愿意为了这事而闹得家庭不愉快。
笔者在中学里碰过很多华裔学生,每问起他们的中文学习经历,大部分的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小学学过一两年,后来就放弃了;在家里说一点广东话,会认几个汉字;学过四五年,但后来为了考精英中学,周末需要补习,就停止中文的学习了;虽然上了几年的社区学校,但学得不好,没有兴趣;不想上周末的中文课,但家长强逼,所以一点兴趣也没有。这些孩子的心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果海外的孩子没有真正地喜欢学中文,就算家长勉强,到最后的结果还是不理想的。
做为一个海外中文教育工作者,我时常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根据笔者的了解,大部分周末学校/社区学校的老师都很认真、很敬业。然而,能否习得一门语言,关键不只在于老师,也在于学生本身。而严格来说,学生对中文有没有兴趣,家长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进入小学之前,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跟父母在一起的。所以,从出生到六岁之前,从中文习得的角度来看,是父母教孩子中文的最佳阶段。或许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中文不好,或者没有教育的概念,不知如何‘教’孩子中文。在此,笔者建议家长让孩子看中文动画、听中文歌谣和故事。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发展听力与口语能力(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的最佳方法。当孩子有了大量语言的输入(input)之后,自然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听与说的能力。
至于汉字读与写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从最初家长看书讲故事开始,到后来慢慢鼓励孩子接触简单的故事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字、认词与认句子是一步一步累积下来的成果。大家都知道,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用眼睛在认知外面的世界,包括这些象形文字。所以,把汉字放进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再正常不过了。父母没有理由浪费这种机会。然而,书写中文就必须考虑到孩子的肌肉、骨骼发展了。过早让孩子握笔不仅没有多大助益,反而可能伤害孩子的身体发展。笔者并不认同‘不能输在起跑点’的观念。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成长速度和天性,‘拔苗助长’的做法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正常发展。可喜的是,由于科技的发达,电脑的普遍使用,训练孩子用键盘打中文字,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走笔至此,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一般常识。没错,大部分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有这些常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华人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中文老师”的原因。然而,华人家长并不是正规的教师,他们不必知道如何掌控课堂上的秩序,也不需要出卷评估学生的学习,更不需要考虑如何面对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他们需要的是一点时间、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以及一点耐心。
为了帮助孩子学好中文,父母首先需要拨出一点时间,比如睡觉前跟孩子讲中文故事。用中文跟孩子讲故事不仅有利于孩子的中文学习,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笔者的孩子从小就听过《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传统故事。这些故事让他们很容易就进入武侠世界,看得懂《情雕侠侣》、《琅琊榜》等电视连续剧。让孩子从小听《两只老虎》、《泥娃娃》等中文歌谣,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就会爱上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曹操》、《青花瓷》等流行歌曲。通过这些传统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孩子不仅学到中文,也比较可能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
其次,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会有助于教孩子中文。比如,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有阶段性的。太小的孩子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复仇’、‘报恩’、‘知识’等。这个阶段只要孩子能吸收的语言,就可以循序诱导。可是,到了青少年阶段,孩子一方面想要独立,一方面很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一昧地要求孩子学习中文是很难奏效的。这时候,应该将中文学习结合他们的兴趣,包括阅读、电影、歌曲、电视剧、旅游等。比如,孩子如果对运动有兴趣,就多鼓励他们去发掘华人运动员的信息。如果对电影有兴趣,就多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接触华语电影。总之,跟任何学科的学习一样,孩子的中文学习不是一蹴可几,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循循诱导的。
最后,帮助孩子学习中文是需要耐心的。就像孩子学走路、拿筷子、骑单车一样,父母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教孩子中文也是一样。我一直深信,“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孩子拒绝学习中文时,我们必须去发掘为什么;当孩子觉得中文难学时,我们必须寻找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当孩子没有兴趣学习中文时,我们必须去学习如何让他们产生兴趣的教学法。在此,笔者建议家长一个观念:跟孩子一起成长。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懂,但通过学习,每个人就可以不断发地展。孩子如此,父母也是如此。中国人常说‘教学相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个中文老师,华人家长必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不是一举两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