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7, 2012

从外语的学习看年轻人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甚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对年轻人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他们的未来,尤其是未来的工作。

九〇年代工厂外移至低工资国家后,很多发达国家的客服、会计、技术咨询、补习,甚至医生诊断脑波的工作,也在21世纪是的最初十年里逐渐外包到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国家。根据悉尼晨锋报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2年初的一篇报导指出,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节省开支,很多银行逐渐将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s)、信用评估 (credit risk officers)和商业分析 (business analysts)的工作外包到低工资的国家。作者Matt Wade 和 Mark Hawthorne在这两篇题为The great bank jobs heist: here today, gone overseas tomorrow Sourcing cheaper staff the new growth industry的文章中指出,这种工作外包的趋势在整个澳洲的金融服务业里随处可见。试想,如果银行可以在马尼拉用5000-7800澳币的年薪聘用到一位信用评估员,他们为什么要花60000到80000澳币在澳洲雇佣同样学历、经历,做同样工作的人呢?该文也指出,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商业中心,银行和金融界将面临“白领不景气”(white-collar recession)的传言已经有一阵子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最近英国教育部长Michael Gove说出“Teach foreign languages from age five (英国每个五岁或五岁以上的孩童都应该学习一门外语)的话,就不足为奇了。他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和它的文化是拓展学生同理心、同情心和培养孩子文化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事实上,学习外语对孩子的脑力帮助很大。学习外语可以增强孩子的脑神经网发展,也就是说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做为英国教育当局最高的负责人,相信Gove先生不仅担心学生的头脑发展,而且也烦恼英国下一代的就业问题。他提出这样的主张,不能不说是很有‘先见之明’。

巧合的是,美国纽约时报最近也刊出了一篇题为Why Bilinguals Are Smarter的文章。作者Yudhijit Bhattacharjee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学习外语不仅有实际就业方面的好处,而且会让人更聪明。他说:“科学已经证明学习另一种语言对头脑有深远的影响。它不只可以增强你的思考能力,而且可以延迟老人痴呆症的到来”。这样的观点和上个世纪很多研究双语教育的结论有异,但晚近的许多研究却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作为海外的中文教师,我们都一直持有类似的观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脑神经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这样的看法越来越有信心,而上述作者或学者的观点更证实了外语教育的正当性与重要性。

边唱边学:《老鼠爱大米》- 一首适合非母语组高中生的歌曲

边唱边学: 一般来说,爱情歌曲并不适合作为教材,因为情境可能过于狭隘,歌词可能有所限制,但这首《老鼠爱大米》倒还算不错的选择。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词之外(如‘听见’、‘特别’、‘不敢’、‘理想’、‘实现’等),还包括一些实用或重要的词语,如‘让‘、’如果‘、‘不管’、‘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