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2, 2018

从“中文热”看“边唱边学”的理念与实践

一波的“中文”里,我听到了川普外女阿拉拉的《茉莉花》和《我的好妈妈》;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的《茉莉花》和《再别康桥》;美国林肯中学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凸显了一个事实:歌曲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文本 (effective texts),而且也是连接不同文化的好媒介。

从我个人学和教授言(包括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的过程中,我发现用歌曲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用歌曲教学不可以兼说读写的言技能,而且可以激学生的批判思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展学生的深次思考能力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它是一种松的言学方式。学生在没有力的情况下,用一种既有趣又有深度的方法,不断地重复练习单字、词语和文法。同,也通的内容,体会目标语背后的文化元素,包括文化概念(如《人》)、文化差异 (如《恭喜恭喜》),或文化情境(如《客人来看爸爸》)等。


用歌曲教学应该到学生的背景、成熟度和言能力。也就说,教哪首歌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把《小星星》拿来教中学生,那肯定会失,因学生会得“太幼稚”了。同地,如果你把《人》拿来教小学生,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成熟度去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而这些观念和做法就是“边唱边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Tuesday, April 10, 2018

鼓励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最佳理由

由于科技的进步,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的发展一日千里。而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日益深入,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好处也逐渐被发掘出来。视频中提到的好处包括:拥有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防止老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延缓老人痴呆症的到来,甚至有利于母语的发展。这些应该可以做为我们鼓励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最佳理由。
很多人学习中文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的,认为学好中文可以增加就业的机会,但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另一种语言(包括中文)的‘实质’收获远远大于‘表面’的回收。也难怪在21世纪里,‘外语的学习’ 越来越受到鼓励。
另外,很多人对外语的认知,还停留在“学会一种外语是多了一种工具”的概念。事实上,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改善知觉敏感度 (perceptual sensitivity),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母语水平。 这些‘好处’就像学习音乐一样,重要的不是‘得到一张证书’,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这个视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边唱边学:《老鼠爱大米》- 一首适合非母语组高中生的歌曲

边唱边学: 一般来说,爱情歌曲并不适合作为教材,因为情境可能过于狭隘,歌词可能有所限制,但这首《老鼠爱大米》倒还算不错的选择。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词之外(如‘听见’、‘特别’、‘不敢’、‘理想’、‘实现’等),还包括一些实用或重要的词语,如‘让‘、’如果‘、‘不管’、‘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