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30, 2017

语言教育的未来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样的观点看似激进,但他所讲的却是事实。如果我们在学校教的东西和学生的未来是脱节的,那学生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呢?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基本知识,如单字、语法、句型,固然重要,但长远来看,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比如如何应用Google Translate说译’(Speak to translate),似乎更重要。毕竟,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趣的是,西方的教育学家也有类似的说法:How you teac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you
teach
                                             




Saturday, September 9, 2017

《边唱边学》学生用书 1-2 样本






《边唱边学》Book 1-2: 一个拇指





这首歌非常适合K-2的孩子。老师可以带上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吟唱掌握发音,尤其是非华语背景的孩子。熟悉歌曲之后,再通过《边唱边学》学生用书的练习,孩子很快就能够学习到许多单字与句型。


Saturday, September 2, 2017

《边唱边学》Book 3-2 我来自

《我来自》是一首‘老少咸宜’的歌曲。它适合幼小的儿童,也可以用来教七八年级的学生,甚至十一二年级的初学者都用得上。这首歌可以联系到的主题包括Countries, Nationalities, Cities, 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were you born? Where do you live?等。一旦学生熟悉了旋律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填上他们要表达的歌词。毕竟,只要节拍符合,半音、全音都可以配的。下面就是一些八年级初学者的改编。
原歌词:我来自悉尼,是个好地方。我来自悉尼,是个好地方。悉尼悉尼悉尼悉尼,是个好地方。
改编1: 我来自中国,是个好地方。我住在北京,是个好地方。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我是北京人。
改编2: Peter来自澳大利亚,是个好地方,Peter 住在Chatswood,是个好地方,Peter Peter Peter Peter, 是个澳洲人。
改编3: 妈妈来自纽约,是个好地方。她现在住在悉尼,是个好地方。妈妈妈妈妈妈妈妈,是个美国人。
改编4: 他来自秘鲁,是个好地方,他住在利马,是个好地方,秘鲁秘鲁秘鲁秘鲁,他是秘鲁人。


在澳洲推广中文教育的挑战

平心而论,澳洲的语言教育不仅缺乏前瞻性,而且真正掌有决定权的上位者并没有决心面对“亚洲世纪”的到来。此外,社会上普遍‘单一语言的心态’(monolingual mindset) 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事实上,除了澳大利亚以外,几乎所有 OECD国家的高中毕业生都会一种外语。再加上,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如果SMH 或ABC继续不断地‘丑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政治捐款,甚至大学校园的中国留学生,中文的推广当然更不容易了。下面这篇文章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Spotlight: Expert calls on more Australians to learn Mandarin to avoid being "stuck in the past"

Sunday, April 9, 2017

从川普的外孙和外孙女看海外中文教育的前景


20174习近平访美,川习首次会面。不仅中国人关心这次的会面,世界各国也在注意川普的言行,看他是否会对中国进行贸易惩罚,或者提高关税。中美两国的关系会如何发展当然有待观察,但川习会在会谈之前,上演的一幕却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根据外电报导,美国总统川普在会谈正式开始之前,特别安排外孙女和外孙在习近平夫妇面前演唱中国歌曲《茉莉花》,并朗诵三字经与唐诗,展现他们学习中文的成果。美国总统川普的女儿伊凡卡的三个孩子都在学中文。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呢?

记得几年前澳洲最富有之一的James Packer在为他刚出生的孩子找寻一个会讲中文的保姆;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不仅孩子学中文,自己也非常努力在学习汉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也鼓励他的孩子们学习中文,甚至把孩子送到中国大学学习。 为什么这些富二代官二代的父母要鼓励他们的孩子学中文呢?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毕竟,这些人站得高、看得远,知道未来世界中文的重要性。

事实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早在200911月就宣佈了一个叫十万强的计划 (100,000 Strong Initiative),提出到2014年派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20147月美国宣佈这一目标已经实现。2015年,奥巴马又提出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宣佈准备启动百万强计划 (1 million Initiative),目的是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当然,比较起中国全民疯狂学英文的盛况,百万人学中文并不怎么样。然而,当世界最强的英语国家鼓励他们的学生学中文时,应该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行动吧!

世界行前James Wolfensohn,曾不只一次的表示:到2050年,中国与印度两国加起来的GDP将占世界的一半;而洲(包括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远远西方国家的人数。代表着他们这一群人将主着世界的潮流与需求。其实,最近几年来,中国人已经成了全球消最多的光客了。早在2014年,中国光客在全球的消费额一千六百亿美金。而于和中国署自由定的澳大利,每年来澳的的光客已百万。更不用,中澳双易占澳大利亚对易的四分之一以上。也怪当新州反议员Chris Minns 两年前宣称如果新州会能果敢地通过让中文成中小学生的必修程,一定会生非常极的影响,当的新州州Mike Baird也表示深有同感。

最近,英国政府宣布一个一千万英镑的计划,鼓励超5000名中学生学习汉语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Brexit),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受制于日益繁复的欧盟政策和法规。首相梅伊强调要建立真正全球化的英国,凸显了英国光荣孤立的外交传统。理解这样的情境,应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人要大力推广中文教育了。毕竟,和中国建立更铁的关系是有利于她的国家利益。


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为什么富有商业头脑的川普女儿伊凡卡要鼓励她的孩子学中文。如果说西方国家的精英份子已经看到中文的前景,那身处海外的华人家长们呢?

Thursday, January 19, 2017

英国大力推广中文教育的背后因素

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Brexit),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受制于日益繁复的欧盟政策和法规。前几天首相梅伊强调要建立真正全球化的英国,凸显了英国“光荣孤立”的外交传统。理解这样的情境,应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人要大力推广中文教育了。毕竟,和中国建立更铁的关系是有利于她的国家利益。

                                          (取自Mail Online)
More than 5,000 children to learn Mandarin as part of £10m scheme to make Britain more competitive globally

边唱边学:《老鼠爱大米》- 一首适合非母语组高中生的歌曲

边唱边学: 一般来说,爱情歌曲并不适合作为教材,因为情境可能过于狭隘,歌词可能有所限制,但这首《老鼠爱大米》倒还算不错的选择。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词之外(如‘听见’、‘特别’、‘不敢’、‘理想’、‘实现’等),还包括一些实用或重要的词语,如‘让‘、’如果‘、‘不管’、‘一定...